 |
|
名詞簡釋 |
以下是本研究於字源考釋部分引用的名詞簡釋,有助加深教師對文字學的認識:
1. 甲骨文
漢字的書體名稱。這是距今三千四百多年前商代的人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,所以叫甲骨文。已收集的甲骨文單字有四千多個,其中一千多字可以釋讀。這種文字已較完備,但是有許多字的筆畫和偏旁尚未完全定型。
2. 金文
漢字的書體名稱。商、西周、春秋、戰國時期青銅器上銘文的總稱。周代的人把銅叫做金,所以青銅器上的文字叫金文。這種文字前期的字體與甲骨文相近,有的保留了早期圖畫文字的痕跡,後期與小篆相近。已收集的金文單字有五、六千個,大部分可以釋讀。
3. 小篆
漢字的書體名稱。秦始皇統一戰國文字的書體,又稱秦篆。
4. 籀文
漢字的書體名稱。籀文也叫「籀書」或「大篆」,春秋、戰國間通行於秦國,字體與秦篆相近,但字形的構形多重疊。《說文解字》收錄的籀文,可稱為「《說文》籀文」。
5. 古文
春秋、戰國間通行於東方六國的先秦文字,是《說文解字》收錄的重文,可稱為「《說文》古文」。
6. 或體
小篆的異體字,是《說文解字》收錄的重文,可稱為「《說文》或體」。
7. 部首
部首是字典、詞典等按漢字偏旁所分的門類。研究漢字的部首,是從東漢許慎《說文解字》一書開始的。這部字書把漢字字形結構歸納為540個部首。查字典時可以使用部首檢字法,例如與月亮意義相關的字,我們會查「月」部首;與水意義相關的字,我們會查「水」部首。
8. 偏旁
偏旁是合體字的結構單位。從前稱合體字的左方為「偏」,右方為「旁」;現在把合體字的組成部分統稱為「偏旁」。位於字的左邊,叫「左偏旁」;位於字的右邊,叫「右偏旁」。
9. 部件
大部分的漢字是由若干組筆畫結構拼合而成的,這些相對獨立的筆畫結構稱為「部件」。部件是大於基本筆畫(例如:點、橫、撇、捺等)而小於或等同於偏旁的結構單位。例如「測」字有三個部件:「氵」、「貝」和「刂」。部件不一定具有讀音和意義。
10. 獨體字和合體字
從形體結構上說,漢字可分為「獨體字」和「合體字」兩類。象形字和指事字為獨體字,會意字和形聲字為合體字。
獨體字如「木」、「目」、「心」等字。這些字在分析字形時,除了分析它們的筆畫外,一般不能再把字分柝為部件來分析。
合體字則可以分拆構字的部件,例如:「盟」字可分為「明」和「皿」兩個部件,而「明」又可再分為「日」和「月」兩個部件。
11. 象形
象形是描摹實物形狀的造字方法。例如「魚」字,畫一個魚形;又如「刀」字,畫一把刀表示。漢字距今已有五、六千年的歷史,字體轉變了多次,在楷書裏,大部分的象形字已失去了圖畫的意味。
12. 指事
這是用簡單的象徵性符號來表示字義的造字方法。有些事物比較抽象,不能直接描摹,於是用抽象的符號來表示,例如「上」、「下」兩字,甲骨文就是利用長線表示位置的界限,短線表示在界限之上或之下,由此見出「上」或「下」的意思。還有一種指事字,是在象形字的基礎上,加上抽象的符號,例如「本」、「末」兩字。在「木」的下部加上一橫,表示那裏是樹木的根部,這個字就是根本的「本」;在「木」的上部加上一橫,表示那裏是樹梢,這個字就是「末梢」的「末」。
13. 會意
這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體字組合成字的造字方法。字義是由字內各獨體字的意思合成,例如「休」是人倚着樹木,表示歇息的意思。又如「林」是由兩個「木」組成,表示樹木眾多的意思。
14. 形聲
這是形符表意、聲符表音的造字方法。例如「柑」字,左邊的「木」是形符,表示這是樹木類;右邊的「甘」是聲符,表示「柑」字唸「甘」聲。又如「問」字,「口」表示動作,是形符;「門」為聲符。現在常用的漢字裏,形聲字的數量佔了百分之八十以上。
15. 聲符和形符
「聲符」和「形符」是針對合體字中的偏旁在字的音、義方面所起的作用而得名的;起表音作用的是聲符,起表意作用的是形符。
16. 假借
借用已有的文字表示語言中同音而不同意義的字詞,例如「求」本指毛皮,但借用作請求的「求」。
17. 本義
字詞在文獻語料中所見最早的意義,不少字詞的本義在現代漢語中已經消失。
18. 基本義
現在最常使用的詞義,稱為「基本義」。
19. 引伸義
由字的「本義」或「基本義」向相近相似的意義推演延伸至產生的新意義。字的引伸義是靈活多變的,能跟上語言發展的形勢。現代漢字在實際運用上多屬引伸義。
|
|
|
 |